再生稻套播油菜共生期对油菜植株性状及产量影响

作者:吴艳; 肖国滨; 叶川; 李亚贞; 黄天宝; 刘小三; 肖小军; 吕伟生; 陈明; 秦超; 郑伟
来源:土壤与作物, 2017, 6(03): 174-179.

摘要

为研究共生期对再生稻套播油菜性状及产量影响,设置油稻共生期0(T1)、3 d(T2)、5 d(T3)、7 d(T4)和10 d(T5)共5个处理,结果表明:(1)油菜产量和共生期呈一元二次抛物线关系(y=-8.98x2+93.817x+1 864.6,R2=0.848),其中共生期为5 d时产量最高,达2 179.8 kg·hm-2;(2)油菜全苗期密度随着其与再生稻套播共生期的延长而不断增加,而蕾薹期、盛花期均表现为先增加后减少,苗体稳定后密度大小为T3>T2>T1>T4>T5;(3)共生期与一次有效分枝、分枝有效角果数、全株有效角果数、单株生物量和单株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每角粒数和植株密度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主花序有效角果数和千粒重相关不显著(p>0.05)。说明不同再生稻套播油菜共生期通过影响油菜植株密度、单株产量等相关指标进而影响油菜产量,因此适宜的共生期有利于油菜产量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