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轮作模式对谷子灌浆期生理特性、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作者:李小霞; 李丹; 李万星; 靳鲲鹏; 刘永忠; 韩文清; 黄学芳; 刘鑫; 田岗; 曹晋军*
来源:浙江农业学报, 2023, 35(07): 1499-1510.

摘要

为明确不同轮作模式对谷子灌浆期生理特性、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于2018—2020年设置谷子连作、玉米-大豆-谷子、玉米-高粱-谷子、玉米-花生-谷子、玉米-甘薯-谷子、玉米-马铃薯-谷子和玉米-糯玉米-谷子7个处理,研究不同处理谷子灌浆期生理特性,以及产量和小米品质的变化,并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对谷子产量和小米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除玉米-高粱-谷子、玉米-糯玉米-谷子模式外,其他轮作处理谷子灌浆期叶绿素含量较连作显著增加2.17%~8.40%;灌浆期各轮作处理净光合速率较连作显著增加5.31%~24.40%,各轮作处理均可增加或显著增加谷子功能叶片中硝酸还原酶活性;各轮作处理在拔节期、抽穗期、开花期、灌浆期和成熟期叶面积指数大于或显著大于连作;各轮作处理灌浆起始势均早于连作;除玉米-糯玉米-谷子模式外,各轮作处理谷子产量显著高于连作或与连作差异不显著;玉米-大豆-谷子轮作模式氨基酸总量、粗蛋白质含量、胶稠度均显著高于连作。谷子产量和小米品质的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玉米-大豆-谷子为最佳轮作模式,可有效改善连作障碍引起的产量下降和品质降低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