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正>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以来,瑞士艺术家托马斯·赫施豪恩(Thomas Hirschhorn)的一系列雕塑实践引发了艺术评论界持续的关注和讨论。其中,最典型的要数本杰明·布赫洛(Benjamin H.D. Buchloh)、帕梅拉·李(Pamela M. Lee)、哈尔·福斯特(Hal Foster)三位来自美国《十月》(October)杂志的评论家对其基于不同视角的阐释。这些评论不仅拓展了我们对于赫施豪恩及其艺术实践的认知,同时,他们的写作本身亦构成了一部与之平行的理论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