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脾胃论治带下病

作者:吴晓婷; 杜小利*; 李若晨; 付钰莹; 赵文杰
来源:辽宁中医杂志, 2020, 47(12): 57-59.
DOI:10.13192/j.issn.1000-1719.2020.12.015

摘要

带下病是临床常见的妇科疾病之一,临床辨证多为湿热下注、阴虚夹湿、湿毒蕴结等[1],故治疗多以祛湿为主。作者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而脾主运化水谷精微,胃主收纳腐熟水谷,二者升降相因,燥湿相济,为人体气机调畅之枢。此外,湿源于水,而水从湿化,故脾胃功能失常,中焦气机不畅,则水湿运行、输布、代谢发生异常,水湿之邪蕴结下焦,则女子多见带下病,从而影响女性正常工作和生活,可见带下病的发生与脾胃功能失常关系密切。作者通过从脾胃与冲、任、督、带脉之间的关系来论述带下病的发生机制,结合古今医家对从脾胃论治带下病的认识和思考,探索脾胃与带下病发生发展的关系,为从脾胃论治带下病提供理论依据及临床用药特点。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