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男性预激综合征合并心室肥厚

作者:程中伟; 朱孔博; 方理刚; 田压; 赵大春; 方全
来源: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11, 39(11): 1053-1054.
DOI:10.3760/cma.j.issn.0253-3758.2011.11.019

摘要

患者男性,14岁,“间断心慌1年余,晕厥1次”于2010年12月21日收入我院.2009年11月始于活动时出现心慌,自测脉率明显增快,具体数字不详,无胸痛、胸闷、恶心、呕吐等伴随症状,持续3h症状缓解.2010年6月无诱因再次出现心慌,随后意识丧失,无耳鸣、抽搐和二便失禁等伴随症状,数秒钟后意识恢复.当地查肌酸肌酶(CK) 1612 U/L(正常值18~198 U/L )及其同工酶(CK-MB) 27 g/L(正常值0~3.6 g/L)、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 275 U/L(正常值5 ~ 37 U/L)、乳酸脱氧酶(LDH) 873 U/L(正常值97~270 U/L).心脏彩色超声示左心室壁增厚(14 mrn)、左心室射血分数( LVEF)为60%.心肌核素显像示左心室腔略扩大,左心室前壁和侧壁放射性核素分布稀疏.给予倍他乐克和辅酶Q10等治疗,胸闷有所减轻.2010年11月20日复查CK 2301U/L、CK-MB 29 g/L、LDH 994 U/L.心电图示窦性心律、P-R间期缩短(<120 ms),可见δ波,V1导联呈QS型,QRS波间期140 ms.患者平时体育活动不受影响,学习成绩差.既往否认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以及其他疾病.个人史:无放射线、毒物接触史,无不良嗜好.家族史:其外祖母40岁时因“心脏病”去世,一个姨妈患“心脏病”,具体不详;父母及1个9岁妹妹均体健.

  • 单位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