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对比分析同时行磁共振和多层螺旋CT检查患者的表现来评估二者对肩峰下撞击综合征(SIS)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同时进行磁共振成像(MRI)和多层螺旋CT(MSCT)扫描的SIS患者40例,测量两组图像的肩峰下间隙最小距离,分析肩峰的形态、肩袖和(或)韧带的损伤情况、肩峰下-三角肌下滑囊积液情况以及肩峰和肱骨头的骨质异常情况等,配对检验两组数据的差异性。结果 MRI组肩峰下间隙的最小距离(5.76±0.87)mm,相较于MSCT组[(5.93±1.13)mm]无显著性差异(P> 0.05);MRI组钩型肩峰(28例)、弧形(11例)、平直型(1例),相较于MSCT组(30例、9例、1例)无显著性差异(P> 0.05);MRI组对喙肱韧带损伤、冈上肌损伤和(或)肱二头肌长头肌腱损伤的显示优于MSCT组(P <0.05);MRI组可发现肩峰下-三角肌下间隙内积液的比率为95.00%(38/40)相较于MSCT组(25.00%,10/40)更高(P <0.05);MRI组可显示骨质异常的比率为(92.50%,37/40),明显高于MSCT组的37.50%(15/40),差异有显著性(P <0.05)。结论 MRI和MSCT对诊断SIS均有重要价值,但是MRI在评价韧带损伤、肌腱损伤、肩峰下间隙积液、骨髓水肿和(或)囊变信号方面明显优于MSCT。
-
单位北京市石景山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