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哲学诠释

作者:周樱捷; 周全华
来源:贵州省党校学报, 2023, (05): 31-41.
DOI:10.16436/j.cnki.52-5023/d.2023.05.003

摘要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词自党的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已历时80多年。自20世纪末学术界再次掀起重新研究的热潮,业已延续20余年。历年来,其理论意涵、实践意涵、政治意涵、社会意涵、文化意涵、思想史意涵、精神意识形态意涵、中外文明融合意涵、时代化大众化意涵等被附加了异常丰富的意义。这里仅探讨一个本源性问题,即“中国化”究竟“是什么”。其实质包含三个方面:1.“所化者”是什么样的客体,即何种“马克思主义”?2.“化”是一种什么性质的运动?3.“化成者”是什么,即中国化的理论产物,它价值上应当“化”成什么样的?它事实上“化”成了什么样的?本文就此评述了众多学者的研究成果并加以讨论。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