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类器官技术的小鼠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肠道损伤模型建立与评价策略研究

作者:韩梦月; 李佩霖; 尹博丰; 李志凌; 郝瑞聪; 李晓彤; 王飞燕; 田家仪; 丁丽; 宁红梅; 武文卿*; 朱恒*
来源: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2023, 31(01): 233-240.
DOI:10.19746/j.cnki.issn1009-2137.2023.01.037

摘要

目的:借助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模型小鼠血清和肠类器官培养技术,建立模拟aGVHD肠道损伤的体外模型并探索类器官水平aGVHD肠道损伤的规律。方法:以20-22 g雌性C57BL/6小鼠和20-22 g雌性BALB/c小鼠分别作为骨髓移植的供鼠和受鼠。受鼠接受致死剂量(8.0 Gy)的γ射线全身照射后的4-6 h内,输注供鼠来源骨髓细胞(1×107/只,n=20)及脾脏有核细胞(5×106/只,n=20)混合液共0.25 ml,建立aGVHD小鼠模型(n=20)。于造模后d 7麻醉aGVHD小鼠,摘取眼球取血,静置离心后收取血清。分离C57小鼠小肠隐窝,在模拟体内肠道干细胞生长增殖的3D培养体系中培养。分别在类器官培养基中加入5%、10%和20%体积比例的aGVHD血清,培养3d,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小肠类器官的形成过程,比较小肠类器官形态。为了进一步评估,收集aGVHD肠道类器官并观察其病理变化。结合HE染色进行肠类器官形态评价;结合Alcian Blue染色,观察aGVHD小肠类器官分泌功能;结合免疫组化技术,分析血清浓度在5%、10%和20%条件下肠类器官中Lgr5+和Clu+肠干细胞分布及变化规律。结果:成功建立了体外模拟aGVHD肠道损伤类器官模型。HE染色结果显示,5%浓度血清组肠道类器官形态明显较10%和20%组完整,随aGVHD血清浓度的升高,肠道类器官形态破坏加重。5%aGVHD血清组小肠类器官数量最多,出芽率最高,病理评分最低;20%aGVHD血清组形态破坏严重,没有出芽,病理评分最高(t=3.668、4.334、5.309,P<0.05)。Alcian blue染色结果显示,20%aGVHD血清组肠道类器官分泌功能较5%组和10%组类器官弱,未见杯状细胞分布及其分泌黏液染色。免疫组化结果表明,5%组的aGVHD血清组的肠类器官中Lgr5+细胞数量较10%aGVHD和20%的aGVHD血清组肠道类器官多,基本未见Clu+细胞,相反,20%aGVHD血清组Lgr5+细胞破坏严重,无法观察,Clu+细胞比例明显升高。结论:aGVHD血清浓度影响体外小肠类器官数量、功能和肠干细胞的数量。血清浓度越高类器官发生损伤风险越大,揭示了aGVHD场景中肠类器官的形成和功能规律,为开展aGVHD肠损伤领域研究提供了新的工具。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