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伴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加剧,更加频繁且持续时间更长的极端高温天气严重影响了水稻生产。基于CN05.1数据集中的逐日平均气温和逐日最高气温数据,对长江中下游地区1961-2014年间的高温热害进行了评估。通过巴特沃斯(Butterworth)低通滤波平滑和Morlet复小波分析等方法对影响水稻生产的3个高温热害指标(高温持续日数、连续高温积温和危害热积温)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3个指标在1980年前后呈现出先下降再上升的趋势,但是高温持续日数的上升或下降趋势更为平缓;(2)空间上,基于3种不同热害指标的结果均反映出高温热害严重的地区集中在平原区,其中,连续高温积温和危害热积温相较于高温持续日数在空间的异质性更加明显;(3)在周期分析中,3个指标在54年中均存在着25~32年、13~24年、7~12年以及3~6年的四类尺度,并且以18年、9年和5年为主周期的周期变化;(4)在强度等级划分中,无论是从标准划分的精细程度还是从划分结果的合理性上来看,基于逐日最高气温所计算的危害热积温均是3个指标中的最优选择。研究结果推荐使用危害热积温作为计算长江中下游水稻高温热害的指标。

  • 单位
    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河海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