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戴震在《孟子字义疏证》中比较了孟子和荀子的人性论,指出两者之间存在三点差异:第一,孟子和荀子对人性内涵的界定不同;第二,孟子和荀子对礼义是否内在于人性的判断不同;第三,孟子和荀子对"能"为善与"可以"为善的理解不同。戴震虽崇孟抑荀,但在理论建构上却统合了两者的思想:在人性内涵层面,以"血气心知"为性,统合了孟子以心知为性与荀子以血气为性的论断;在个体修为层面,赞同孟子和荀子之才性无差别论,将人的差异归因于后天积习,强调教化与修为的重要性,主张"德性资于学问";在制度建构层面,主张将孟子的民本思想与荀子的"礼以养情"论相结合,以使制度规范既能"体民之情,遂民之欲",也能提升心知之性,从而促进仁义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