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论语》"观过知仁"章历来注解不一,歧义颇多,孔安国、郑玄、皇侃、殷仲堪这些经典注疏与汉唐史籍中的用意都不尽一致。程朱基于汉唐古训认为考察他人或过于仁厚(君子)或过于刻薄(小人),可知其仁与不仁。谢良佐、湖湘及陆王一系的学者多认为观过是省觉自己心地之偏,可以使心体回复到仁体的本然之中的状态。朱子对谢良佐、湖湘学者的"观过知仁说"曾予以激烈批判,认为这种修身方法与佛禅没有实质性区别,甚至属于禅门里比较低的一种修行方法。"党"历来主要有"亲族、乡党、所","类","偏"三个义项。基于中道诠释学的精神,我们今天应该跳出狭隘的道统观及门户之见,体察各种注疏与诠释的合理之处,而不是简单地肯定或否定某种观点。
-
单位高等研究院; 山东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