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正>象似性问题最早由美国哲学家、符号学的创始人之一:查理·皮尔斯提出。它是指语言符号的能指和所指之间存在一种自然的联系,两者的结合是可以论证的、有理可据的。相关研究表明,象似性不仅仅存在于句法层面和语言层面,也存在于文学作品中。本文将以被提名为奥斯卡最佳影片奖等五项奥斯卡金像奖的电影《朗读者》作为素材,研究其台词体现的象似性。一、文本介绍改编自德国作家伯恩哈德·施林克的同名小说

  • 单位
    天津外国语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