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能谱CT技术诊断椎间盘骨化与钙化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因椎管内硬膜外硬质占位性病变行手术治疗并取得病灶病理结果病人43例临床资料,其中23例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分为椎间盘钙化病人4例,椎间盘/后纵韧带骨化病人19例,术前均给予常规CT、MRI检查,加做能谱CT对病灶进行鉴别诊断,获得能谱曲线。并随机选取同期主动脉(15例)、冠状动脉(11例)、肝脏(7例)、脑(12例)钙化灶形成病人进行能谱CT钙化灶扫描分析,绘制能谱曲线,比较椎间盘钙化与骨化的原子序数直方图、钙-水基图像钙密度散点图等。结果椎间盘钙化灶与骨化灶病理差异主要是钙的沉积方式,其中钙化灶主要是无定型沉积方式,骨化灶为定型沉积。主动脉、冠状动脉、脑、肝脏的钙化灶70keV处关注视野窗显示视野(DFOV)能谱均值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F=116.1,P<0.05),其中肝脏钙化灶DFOV能谱低于其他部位钙化灶。骨化组与钙化组8%像素处钙原子序数分布密度中位数分别为251.0、59.5 mg/cm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2.70,P<0.01);骨化组总体钙盐平均密度拟合曲线斜率(0.87)较钙化组(1.31)低,但骨化组钙盐平均密度分布高于钙化组(Z=1.90,P<0.05)。结论能谱CT可辨别病灶钙化合物种类,原子序数直方图可判定钙绝对含量值及钙分布规律,钙-水基图像散点图可明确钙定型沉积方式,在椎管致压物不能明确质地情况下,可以为脊柱手术提供有效参考。
-
单位基础医学院; 昌乐县人民医院; 青岛大学;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