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五四时期,很多后来成为早期中共党员的青年加入过少年中国学会等青年团体。以少年中国学会为代表的青年社团的兴起,反映了处于社会边缘的普通学生希望进入社会中心、承担起学术、事业和道德等方面责任的愿望。随着学会遭遇各种“主义”,尤其是有系统学说的外来主义,学会早期宗旨所体现的多种定位的矛盾进一步显现,学会究竟是继续研究学术还是走向某种行动成为一个问题,这个问题集中表现在学理与主义的论争中。在这场讨论中,争夺学术研究话语权的斗争也愈演愈烈。以专门学者、社会改革派和革命者为代表的几类群体,以知识的社会性和目的性、专门性或常识性为标准,逐渐给出了各自心目中理想青年需要什么样的知识的解答。然而由于再也没有新文化运动初期那样宽泛的人文话题讨论氛围和彼此相近的知识结构,原本共存于同一团体的青年逐渐分化,社团最终解体,而早期中共党员在其中发挥了特殊的作用。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