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在子宫内膜癌术前准确分期诊断中联合应用多模态磁共振,探讨其可行性。方法 对经病理证实为子宫内膜癌患者 106 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磁共振 (magnetic resonance,MR) 扩散加权成像 (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动态增强检查 (dynamic contrast- enhancement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CE-MRI) 及扩散张量成像 (diffusion tensor image,DTI) 的方法,以术后病理或临床分期作为金标准,计算 DWI、DTI判断临床分期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探索多模态磁共振功能成像方法在术前准确判断子宫内膜癌分期的应用价值。结果 不同肌层浸润深度子宫内膜癌的表观弥散系数 (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 值比较:深肌层及突破浆膜层浸润组 85例 ADC 均值分别为 (1.13±0.17)×10-3mm2/s、(1.06±0.13)×10-3mm2/s,显著低于无/浅肌层浸润组 21 例为 (1.46±0.19)×10-3mm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深肌层与突破浆膜层浸润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不同浸润深度子宫内膜癌的各项异性分数 (fractional anisotropy,FA) 值比较:无/浅肌层浸润组、深肌层及突破浆膜层浸润组 FA 均值分别为 0.16±0.33、0.22±0.40、0.26±0.25,三者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子宫内膜癌浸润程度与 ADC 值呈负相关,R=-0.55,有较高负相关性;子宫内膜癌浸润程度与 FA 值呈正相关,R=0.63。子宫内膜癌分化程度与 ADC值呈负相关,R=-0.62;子宫内膜癌分化程度与 FA值呈正相关,R=0.79。结论 联合应用功能磁共振将更全面地提供子宫内膜癌血流灌注、水分子扩散、肌层纤维走行、微循环状态及生化成分变化等信息,可以在子宫内膜癌临床诊断与术前分期以及综合性评估等工作中提供影像学依据。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