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邓正来先生的著作《中国法学向何处去》曾引起巨大反响。然而令人疑惑的是,邓正来喊出这个时代“中国法学向何处去”的最强音,到头来竟没有描述自己心目中的中国法学的未来是什么样子。如此“只问不答”的做法,极易引起观者的不解。运用哲学思维对邓正来“只问不答”的做法进行分析,获得三个发现。其一,“只问不答”蕴含着对人类永远无法逃离思想牢笼的无奈;其二,“只问不答”符合科学哲学的证伪逻辑,促进中国法学的自我发展;其三,“只问不答”符合哲学一贯的质疑精神,成为中国法学界的苏格拉底之声。更可贵的是,“只问不答”形式所取得的巨大成功,将另一个重要论题开放出来——提问比回答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