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蔗种植模式对流域水文连通性的影响

作者:明雪; 康振威; 黄智刚*; 邓羽松
来源:水土保持通报, 2022, 42(06): 106-113.
DOI:10.13961/j.cnki.stbctb.20220701.001

摘要

[目的]研究甘蔗种植模式(新植、宿根)与植被覆盖度的空间分布对流域水文连通性的影响,为流域水文连通性研究及水土流失治理提供科学参考。[方法]以IC指数(index of connectivity)为水文连通性指标,基于ArcGIS以及无人机高分辨率影像数据,分析那辣小流域水文连通性随甘蔗生长期变化的特征,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探究水文连通性的关键影响因素。[结果](1)那辣小流域IC均值随甘蔗生长期变化在-2.07~-2.87,苗期IC均值显著大于(p<0.05)分蘖期、伸长期和成熟期,各子流域IC值随甘蔗生长期表现为先减小后增大和持续减小两种不同趋势,且在空间上越接近道路网或河道IC值就越高。(2)新植甘蔗IC值在苗期与分蘖期显著大于宿根甘蔗(p<0.05),在成熟期显著小于宿根甘蔗(p<0.05),但在伸长期无显著差异。(3)苗期、分蘖期和成熟期水文连通性影响因素主要为种植模式、植被覆盖度和坡度,且新植面积所占比例对水文连通性影响大于宿根面积所占比例。(4)新植甘蔗面积比例在苗期、分蘖期和成熟期显著影响了植被覆盖度,且随着生长期推移,其影响逐渐降低。甘蔗种植模式会通过影响植被覆盖度进而影响水文连通性。[结论]那辣小流域水文连通性随甘蔗生长期有显著变化,且受到种植模式和植被覆盖度的显著影响,其中种植模式可以通过影响植被覆盖度进而影响水文连通性。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