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包容的课堂,片面强调选择的多元,将价值选择的正误与高低仅仅看成个体选择的不同,可能会沦入道德相对主义、虚无主义的深渊之中。只有具有价值规范的"对话"和"生成"才不至于滑向"什么都可以是""什么都可以不是"的泥潭之中。我们的课堂不能失去具有普遍意义的价值标准与道德评价尺度,价值教育更不能成为由个人的意愿和偏爱而随意取舍的"私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