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内障伴晶状体不全脱位两种术式的临床效果对比

作者:张蕾*; 王骞; 屈林; 肖燕; 朱俊英; 谢可
来源: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2018, 40(08): 597-600.
DOI:10.3760/cma.j.issn.2095-1477.2018.08.010

摘要

目的比较白内障伴晶状体不全脱位两种手术方式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至2017年7月白内障伴晶状体不全脱位44例(53眼)。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20例(25眼)行IOL囊袋内单襻缝线固定术;B组,24例(28眼)行联合前段玻切及IOL睫状沟悬吊术,术后随访1~24个月。结果 A组术后BCVA(LogMAR)为0.71±0. 14;8眼(32.0%)低眼压;1眼(4.1%)高眼压;18眼(72.0%)后发性白内障;术后3 d 8眼(32. 0%)出现不同程度术后反应。B组术后BCVA为0.60±0. 13; 17眼(60.7%)低眼压;1眼(3. 6%)高眼压;术后3 d 20眼(71.4%)出现不同程度术后反应。术后BCVA, B组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 006, P=0.004);术后低眼压发生率比较,B组高于A组(χ2=4. 370,P=0. 037);术后高眼压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7,P=0.935);术后反应发生率比较,B组高于A组(χ2=8.239,P=0.004)。结论白内障伴晶状体不全脱位的两种手术方法均能有效改善患者视力。术后早期,B组视力较好;A组低眼压发生率低、IOL稳定性好、术后炎症反应少。

  • 单位
    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