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对德国小蠊氯菊酯抗性品系的生物适合度进行研究,为抗性治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实验室可控条件下,观察统计德国小蠊敏感品系与抗性品系在产卵、卵历期、孵化、羽化、雌雄比、繁殖力、寿命等方面的差异性,并计算抗性品系相对适合度。结果德国小蠊抗性品系单荚卵粒数为35.3,低于敏感品系的39.8,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1);抗性品系与敏感品系一生所产卵荚数分别为3.1与3.6,无显著性差异(P>0.05);抗性品系从羽化到带荚间隔期以及两荚间隔期分别为11.2、7.1 d,都显著多于敏感品系的8.9、5.8 d(分别为P<0.001、P<0.01),但卵历期无显著性差异(P>0.05),分别为22.1、20.9 d;抗性品系可孵化若虫数为23.3,低于敏感品系的30.0,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抗性品系的卵孵化率为97.2%、卵荚孵化率为82.2%、若虫羽化率为87.0%,均低于敏感品系的99.5%、85.7%、98.1%;抗性品系雌雄比为1.01∶1,敏感品系雌雄比为1.22∶1;2种品系雄性繁殖能力无显著性差异(P>0.05);敏感品系雌虫寿命为154.5 d,高于抗性品系的141.1 d、而雄虫寿命为122.5 d,低于抗性品系的147.7 d,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经统计,该氯菊酯抗性品系相对适合度为0.69,存在适合度缺陷。结论抗性品系在繁殖和生长发育上存在明显的生存劣势,这种现象有利于敏感性恢复,药物轮用治理德国小蠊氯菊酯抗性是有效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