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为研究桩底位置对含可液化土层桩承桥台地震反应的影响,依托唐山大地震震害实例,建立双桩情况下可液化土层位于地基中部桩承桥台的三维数值模型,并基于有限差分法进行动力计算,从静力平衡时模型底部水压力、动力计算中桥台倾斜方向和沉降量与实际震害调查结果对比3个方面验证模型的合理性。以该模型为基准,通过改变桩长,分析不同桩底位置情况下桩承桥台地震位移响应、桩身弯矩响应以及可液化土层的液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所有桩长情况下,桥台震害位移模式均为整体滑移前倾式,桥台向河心倾斜。桥台位移与倾斜角度随桩长的增加逐渐减小,与桩底相对可液化土层位置无明显关系,同时桥台与路堤、桥台与地基之间的相对位移也逐渐减小。桩端位于可液化土层下界面上方时,桩身弯矩最大值出现在桩顶处,桩长的变化对于减弱土层液化影响较小,可液化土层接近完全液化。桩端位于可液化土层下界面下方时,桩身弯矩最大值出现在桩顶以及可液化土层与非液化层交界面处,且最大值远大于位于上方的情况,桩长越长,可液化土层中实际发生液化的土体越少,桥台整体稳定性越好,但需对可液化土层与非液化层交界面和桩顶位置进行抗震加固设计。若可液化土层发生液化,其初次液化发生的时刻均为该土层加速度峰值时刻。研究结果可为类似工程项目提供参考。
-
单位土木工程学院; 中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