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2022年阜新市雷暴活动规律及灾情特征分析

作者:范野; 舒海燕*; 陶倩; 李凝; 杨晓彤; 谢媛; 常相伊
来源:江西农业学报, 2023, 35(08): 132-138.
DOI:10.19386/j.cnki.jxnyxb.2023.08.021

摘要

利用1953—2022年阜新市逐日雷暴资料,对阜新市雷暴活动的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70 a阜新市雷暴日数呈减少趋势,递减率为-0.10 d/a,此趋势将在25 a后发生反转,并由减少趋势变为增多趋势;阜新市的雷暴天气主要集中在夏季(69.9%)和7月(26.1%),雷暴初日在4月最多(65%),雷暴终日在10月最多(56%),雷暴日变化呈单峰双谷形,峰值主要集中13:00~22:00(95.1%);雷暴日数存在准24年、准44年、准70年等3个尺度的周期性变化规律,2006年阜新市雷暴天气规律发生了转折性变化,2005—2019年雷暴天气造成的重灾多出现在夏季(占比87.5%),伴随大风、暴雨、冰雹出现的灾害频率分别为87.5%、75.0%、75.0%;阜新市雷暴天气主要受西北气流、高空冷槽、高空冷涡、副高西北部5个环流形势影响,此外还受到13个环境场物理量因子影响,按拟合率大小排序为:TT指数、CIN、sweat、CAPE、△T850-500与SSI指数、Tg与A指数、Tdd850与Td850、LI指数、SI指数、K指数。短时预警指标为:CR≥40 dBZ,ET≥8 km,VIL≥10 kg/m2。雷暴日数与EASMi呈正相关关系,拟合的最优回归方程为Y=81.96sin(0.01388X+6.281)。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