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永平铜矿火烧岗岩体中流体包裹体面研究

作者:吕赟珊; 朱筱婷; 蔡逸涛; 解国爱
来源: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2012, 48(03): 316-327.
DOI:10.13232/j.cnki.jnju.2012.03.007

摘要

江西永平铜矿区的火烧岗岩体是燕山早期侵入的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这一时期的岩浆热液活动对该区的成矿有重要意义.通过对花岗岩中流体包裹体面(FIP)的研究,可以揭示火烧岗岩体在侵位冷缺过程中受到的区域应力场变化及受应力控制的流体运移和演化特征.流体包裹体面产状数据显示,火烧岗岩体中FIP主要发育NEE向和NW向两个优势方位,且两组方向FIP的倾角近于直立,其中NEE向FIP的形成早于NW向,推断火烧岗岩体在侵位过程中先后受到NNW向的水平拉张构造应力场和NW向的挤压构造应力场.相对应的构造事件为古太平洋板块向华南板块之下俯冲造成大陆腹地发生从局部拉张到挤压的构造转换.显微测温数据表明,两期FIP中的流体包裹体主要类型都为NaCl-H2O-CO2(N2)包裹体,少部分为NaCl-H2O包裹体,流体演化的总体趋势为早期高温度、高盐度、低密度型流体向晚期低温度、低盐度、高密度型流体演化.

  • 单位
    中国地质调查局南京地质调查中心; 南京大学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