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了解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某院2002年1月-2015年7月通过网络系统向国家ADR监测中心上报的1 731份ADR报告,分别按患者性别、年龄、因果关系评价、上报人员身份、ADR转归、涉及药品、给药途径、药物剂型、ADR累及器官/系统及主要临床表现等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1 731份ADR报告中,男性患者640例,女性患者1 091例;4160岁、≥61岁患者各有676例、568例;严重的ADR 86例,一般的ADR 1 645例,新的ADR 249例,其中严重的ADR 19例;ADR因果关系评价多为"可能"(572例)和"很可能"(859例);上报人员大部分为医师(1 290例,74.52%),其次为药师(323例,18.66%)和护士(118例,6.82%);大部分患者ADR结果为好转和痊愈;ADR报告中涉及给药途径16种,其中口服、静脉滴注为主要给药途径,合计占92.95%;ADR报告中涉及32种药物剂型,以注射剂、片剂和胶囊为主,占总剂型的86.76%。结论:临床应加强ADR的监测和报告工作,尽可能减少静脉用药,特别应注意老年患者用药安全性,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