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分析广州市番禺区2013—2022年学生肺结核疫情特征, 为制定综合防治措施提供参考。方法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监测报告管理系统》中收集广州市番禺区肺结核疫情数据结合人口统计资料进行分析, 采用SPSS 25.0进行统计分析, 采用χ2检验比较分类变量的差异。结果 2013—2022年番禺区共报告学生肺结核953例, 年均学生报告率为21.10/10万, 报告发病率2017年最高、2022年最低;肺结核病原学阳性422例, 年均学生报告率为3.34/10万。活动性肺结核病例男性高于女性, 男女比例1.55∶1;不同级别学校报病总数由多至少依次为大学562例(占58.97%)、高中175例(18.36%)、职业技术学校169例(占17.73%)、初中34例(3.57%)、小学13例(1.36%);男女学生病例均为大学报告最多, 不同级别学校男女生占总病例数的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289, P<0.001);年龄(19.50±2.98)岁, 最小年龄7岁, 最大32岁, 15岁开始上升明显, 27岁下降至个位数, 15~26岁总体呈中间高两边低的M型态势, 18岁达到第一个高峰, 21岁达到第二个高峰, 16~23岁者占总报告数的88.98%(848/953)。有4个月报病数超100例, 报病最多的月份是4月(124例), 其次是12月(113例)、3月(103例)和9月(103例), 2月和7月报病数相对较少;47.53%(453/953)的病例来自广州大学城12所大学院校, 各高校年均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720, P<0.001), 最高的为广东工业大学40.1/10万(131/3.2637), 最低的为星海音乐学院8.32/10万(4/0.481)。结论 2017年后广州市番禺区学生肺结核疫情整体呈下降趋势, 大学阶段为防控的重点人群, 应在开展主动监测的同时, 重点关注大学和职业技术学校男生的肺结核知识宣教工作。
-
单位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广州市番禺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广州市番禺区大龙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