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奔豚病名首见于《内经》,症状记载于《难经》,专篇论述于《金匮要略》。其所述病因病机虽略有不同,但均以气从少腹上冲心胸为共同特点。历代医家各抒己见,将奔豚病分为肝郁化火型、阳虚寒逆型、寒饮上逆型三型辨证论治,分别处以奔豚汤、桂枝加桂汤、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清代医家黄元御对奔豚进行详细分期论治,将奔豚分为欲发期(悸在脐下)、已发期(气从少腹冲心)、盛作期(气上冲胸)、已结期(硬块结聚)四期论治,分别处以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桂枝加桂汤、奔豚汤和龙珠膏。本文通过文献对奔豚病进行辨证分型并结合《四圣心源》中对此病的分期论治进行分析,为临床防治奔豚提供新的思路。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