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近年来,水稻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 Kühn成为中国水稻产区危害最重的真菌病害之一,不仅给水稻产量造成了严重的损失,也降低了水稻的品质。为提高防治水稻纹枯病的效果,降低水稻纹枯病对常用药剂的抗药性,开发与使用新型药剂成为当前的热门话题。氟唑菌酰羟胺是一种新型广谱性杀菌剂,其作用机理是通过干扰呼吸链复合体Ⅱ,来阻碍能量的合成,从而抑制病菌的生长。为明确氟唑菌酰羟胺对水稻纹枯病菌的抑制效果,评价其对水稻生产的安全性,为防治水稻纹枯病菌提供轮换药剂。【方法】在室内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对氟唑菌酰羟胺进行了毒力测定,并于2019年和2020年在江西省宜春市泗溪镇曾家村对其进行了为期2年的田间防效试验,且在收获后分别进行了水稻产量性状分析。【结果】室内毒力:氟唑菌酰羟胺对水稻纹枯病菌菌丝生长抑制的毒力回归方程为Y=0.923 7X+5.340 7,r=0.984 7,EC50和EC95值分别为0.427 7 mg/L和25.832 1 mg/L,与戊唑醇相近且优于咪鲜胺及多菌灵。田间药效:2019年晚稻氟唑菌酰羟胺施用量为160~200 g/hm2时7 d、14 d的防效分别为62.7%~69.5%和79%~82%;2020年早稻氟唑菌酰羟胺施用量为160~200 g/hm2时7 d、14 d的防效分别为50.7%~51.4%和72.6%~74.6%;均优于当季戊唑醇推荐用量为80 g/hm2时的防效。与空白处理小区相比,单季最高增产可达98.17%。【结论】氟唑菌酰羟胺对水稻纹枯病菌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可用于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施用量为160~200 g/hm2时效果最好。对水稻生长安全,且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水稻的产量,提升其品质。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