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大际山铀多金属矿床地处黔西南碳酸盐岩台地相区,赋矿围岩以碳酸盐岩和碎屑岩为主。详细的野外观测和构造解析表明,该矿床主要有NE-NEE向张扭性断裂、NNE向压扭性断裂和层间破碎带/层间滑脱构造三种控矿构造类型,形成“断控型”和“层控型”两种铀多金属矿体。矿区内构造分级控矿特征显著,区域性NE-NEE向张扭性断裂带控制了成矿区带的整体展布,张扭性断裂带凹凸转换拉张部位决定了矿床的产出位置,与NE-NEE向张扭性断裂贯通的层间破碎带、层间滑脱部位和NNE向压扭性断裂控制了矿体的形态和规模。依据矿区内不同构造行迹的相互穿插关系,厘定出早北东向、晚北东向和北北西向三期构造带。其中,早北东向构造带导致层间破碎带的形成,为成矿流体的侧向贯入提供了先决条件;晚北东向构造带控制了NE-NEE向张扭性断裂的形成和展布,为成矿流体的垂向运移和矿床的就位提供了主要场所和空间;北北西向构造带在促使NNE向压扭性断裂形成的同时,驱动了成矿流体从势能高的地方向势能低的地方运移。由此构建了NE-NEE向张扭性断裂构造与层间破碎带/层间滑脱构造联合控矿模式,并将浅表构造解析与CSAMT地球物理探测相结合,预测了大际山矿区深部及外围黄泥堡-下银厂地区仍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为下一步铀多金属找矿勘查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
单位西南科技大学;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贵州省有色金属和核工业地质勘查局; 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