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通过对中国民俗学史之从"歌谣"研究到"风俗"研究、再到"方言"研究的发展历程的追溯,提出了"民俗语汇"和"语言民俗"以及和"方言"之间的关系问题,指出在"民俗语汇"的背后,存在着丰富的乡土知识。乡土知识往往是以非正式、非文字或口耳相传的方式,在地方社会的日常生活中得以渗透和传承的,它对于人们维持其生计和生存以及建构生活的意义,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民俗学者和文化人类学者若想实现和民众的对话,就应该在其田野工作中格外地重视"民俗语汇",因为重视"民俗语汇"也就意味着尊重研究对象的主位立场和主体性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