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节日及其庆祝、纪念活动,是人们在特定时期表达价值观念、道德伦理和审美情趣的重要途径。抗战胜利后期直至1948年,由上海社会名流倡议设立的父亲节及其纪念活动持续举办。活动组织者凭借极富内涵的程序设计,不仅使日常生活中备受尊敬的父亲在中国有了专属的节日,而且提倡子女和所有的后辈子孙在这一特殊时刻公开表达对父亲的孝敬和对国家的忠诚,鼓励各界人士救助遗孤以纪念因投身抗日战争而逝去的父兄。部分参与者还号召男性做慈父贞夫、遵守"父道",形成对男性气质的现代规训。在政府、社会团体和各界人士的互动中,父亲节的形式和内涵不断丰富。这使"父亲"的主体身份担负的长辈、兄弟、子女和国家、民族等家国使命及责任逐步明晰,既强化了男性对现代意义的忠孝、慈善、父道等价值理念的建构,又是对"父亲"主体身份的进一步丰富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