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清末民初典型理论的发展按时序可分为起始(1897—1906)、发展(1907—1910)、深化(1911—1917)三个阶段。起始阶段以新小说派的典型理论为主,代表人物是梁启超、严复、夏曾佑等,他们的典型理论在救亡图存的时代背景下注重典型的社会效用;发展阶段以小说林派的典型理论为主,代表人物是徐念慈、黄人,他们注意到了典型的审美特性,对形象内涵和典型塑造提出了许多精彩的见解;深化阶段以综合派的典型理论为主,代表人物是管达如、吕成之,他们系统地阐释了典型的生成过程,揭示了细节传神的根本原因。探索三个阶段典型理论的成就、局限和经验,不仅有利于我们对清末民初典型理论的理解与把握,而且对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典型理论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