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肺与大肠相表里”首载于《黄帝内经》,是中医学重要的基础理论之一,广泛指导着中医临床实践。肺与大肠在经络上相通,气机上相合,在生理、病理及治疗中相互影响,共同参与机体的水液代谢[1,2]。为了探索这一理论的现代科学依据,不少学者从组织胚胎发育领域[2]、公共黏膜免疫系统[3,4]、炎症介导路径[5,6]及肺肠菌群的互相影响[7]等方面进行研究,并提出了“肠-肺”轴[8]这一概念,极大地丰富了“肺与大肠相表里”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