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被誉为"甲骨四堂"之一的郭沫若,在不同时期分别对罗振玉、王国维、董作宾"三堂"的学术贡献与不足曾屡屡作出评价。20世纪40年代前,郭氏对甲骨三堂学术贡献与地位的肯定及对其若干学术论点的质疑商榷,严格遵循实事求是的评价原则,总体上是在学术层面展开的。20世纪40年代以后,由于政治立场和意识形态的影响,郭氏对甲骨三堂的的批判,夹杂有个人好恶与情感偏见,违反了实事求是的学术评价原则,影响到学术评价的客观公允。在长期的学术实践中,郭氏严格按照"人民本位"和"历史进步"标准对各类历史人物进行评价,以上标准既是一个合格的史学理论命题,同时也是一革命性极强的政治话题。郭沫若在评价甲骨三堂学术贡献与地位问题上的得失,正是郭沫若为革命而学术的思想在学术实践中的具体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