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应用3D打印多孔钛合金假体修复四肢长骨无菌性大段骨缺损的临床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 2017年12月至2022年12月应用3D打印多孔钛合金假体治疗四肢长骨无菌性骨缺损患者13例, 男7例、女6例, 年龄(52.6±11.5)岁(范围35~72岁)。骨缺损部位:肱骨2例、桡骨1例、股骨5例和胫骨6例, 其中1例患者同时合并股骨与胫骨缺损。13例患者均为骨折内固定术后发生骨不连, 其中肥大性骨不连5例、萎缩性骨不连8例;内固定手术距骨缺损修复手术的间隔时间为(20.1±3.6)个月(范围16.5~26.6个月)。通过大体观察、影像学评估、上肢功能评分(disability of arm shoulder and hand, DASH)、下肢功能评分(lower extremity functional scale, LEFS)、患者满意度评价等评估临床疗效。结果 13例患者清创后骨缺损长度为(11.7±4.5)cm(范围6.0~20.6 cm), 植入假体长度为(12.9±5.3)cm(范围6.1~22.9 cm);术后(14.8±6.5)d(范围2~22 d)开始部分或完全负重。13例均获得随访, 随访时间(18.3±12.5)个月(范围13~58个月)。X线片示假体及内固定物持续稳定, 新生骨逐渐由骨缺损断面爬行生长并与假体表面形成稳定的骨整合, 均未发生假体移位及断裂。末次随访时, 3例上肢骨缺损患者的DASH评分分别为8.9、10.5和11.2分, 10例下肢骨缺损患者的LEFS评分为(49.6±5.9)分(范围38~56分)。所有假体均未发生明显沉降与松动, 患者满意度评分为(9.8±0.1)分(范围9.6~9.9分)。结论应用3D打印多孔钛合金假体修复四肢长骨无菌性大段骨缺损术后患者可早期负重及功能锻炼, 患肢功能恢复显著, 患者满意度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