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白穗突变体wp8的表型鉴定及候选基因定位和功能分析

作者:刘林; 朱泽; 王致远; 刘世家; 田云录; 周时荣; 江玲; 刘玲珑*; 万建民
来源: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2021, 44(06): 1035-1045.

摘要

[目的]叶色突变体是研究植物光合作用和光形态建成等途径的优良材料,它作为一种可利用的种质资源可应用于杂交制种中。本文旨在阐明叶绿体发育的分子机制。[方法]水稻白穗突变体white panicle8(wp8)来自粳稻品种‘宁粳6号’化学诱变突变体库。wp8与籼稻品种‘N22’杂交构建F2分离群体用于WP8基因的遗传分析和图位克隆。[结果]相比于野生型,wp8在营养生长期叶片表现出白条纹症状并持续整个生长周期;wp8在抽穗期颖壳白色,在籽粒成熟时颖壳转为黄色。与野生型相比,wp8幼叶、穗部、成熟期剑叶光合色素含量均显著下降。用透射电镜观察幼苗期和成熟期叶片,发现wp8大部分叶绿体发生降解,一些仅存的叶绿体中类囊体片层结构消失并出现大量嗜锇体和空泡状结构。遗传分析和基因定位发现,wp8突变性状由一个隐性核基因LOCOs06g14620突变导致,WP8为ST1(STRIPE1)的一个新等位基因。荧光定量RT-PCR分析表明,突变体活性氧、光合作用相关基因表达都发生紊乱。[结论]水稻叶色突变体wp8的白条纹叶和白穗性状是由6号染色体编码核糖核苷二磷酸还原酶小亚基基因突变导致。WP8基因不同位点变异会对水稻表型产生不同影响,通过对WP8基因功能分析,有助于阐明叶绿体发育的分子机制。

  • 单位
    南京农业大学; 江苏省植物基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