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中国古典文学里,母亲常常被赋予“慈、孝、勤”的形象,代表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无论是直抒胸臆式地歌颂“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还是以物托情式的“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都意在表现母亲的体贴、勤劳,对子女的牵挂与疼爱,从而证明母爱的伟大。这些慈母形象与古代的儒家思想有着重要的联系,“阳为夫而生,阴为妇而助之。”(《春秋繁露·基义》)女性在家中往往是辅助男性的地位,这也决定了在家庭环境中,母亲是与孩子接触较多的角色。孩子的日常起居与母亲紧密相关,母亲对孩子往往感情更深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