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临床实践中硫酸羟氯喹在风湿性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及其长期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横断面的调查方法, 设计调查问卷, 于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对风湿免疫科门诊或住院患者进行调查, 入选明确诊断并持续服用羟氯喹超过3个月的风湿性疾病患者, 详细记录羟氯喹的累积剂量及持续时间, 同时记录其相关长期不良反应, 并分析比较口服羟氯喹治疗超过3个月的患者用药前后的实验室指标变化。计数资料以频数和百分比(%)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非参数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886例风湿免疫病患者入选本研究, 其中SLE 505例(57.0%)、RA 210例(23.7%)、SS 80例(9.0%), 未分化结缔组织病(UCTD)57例(6.4%)、系统性血管炎12例(1.4%)、MCTD 10例(1.1%)、炎性肌病7例(0.8%)及SSc 5例(0.6%)。在886例患者中181例(20.4%)发生过1种或1种以上不良反应, 其中以皮肤黏膜(110例, 12.4%)和眼部病变(71例, 8.0%)最常见, 其他不良反应依次涉及消化系统(27例, 3.0%)、神经系统(19例, 2.1%)、肌肉骨骼系统(10例, 1.1%)及心血管系统(8例, 0.9%), 但仅有54例(6.1%)患者因不良反应停药, 其中24例患者因症状缓解再次加用羟氯喹。886例患者中140例(15.8%)在治疗过程中曾停用羟氯喹, 除了因不良反应停药外, 还有12例(1.4%)因病情缓解停药, 74例(8.4%)患者为自行停药;按照服用羟氯喹的累积剂量分为3组, 分别为<500 g、500~1 000 g、>1 000 g, 3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382, P=0.041), 以>1000 g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最高(37.1%)。本研究中未观察到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临床实践中羟氯喹已经在风湿性疾病的治疗上广泛应用, 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4%, 但导致停药的不良反应仅为6.1%, 并与累积剂量有关, 持续应用过程中应及时根据病情调整剂量。
-
单位北京大学;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山西医科大学第三医院; 兰州大学第二医院; 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首都医科大学;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 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北京中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