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以太原城市群为例,利用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MSPA)探究2000年、2010年和2020年生态源地的变化情况,并利用电路理论识别生态廊道、生态夹点和生态屏障点,从而构建区域生态安全格局,明晰生态安全格局的演化趋势,识别生态修复的重点区域,并制定了针对性的修复措施.研究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研究区生态源地面积由2000年3083.38km2增长至2020年3144.17km2,但空间分布不均,呈西部多、中东部少的空间格局.受生态源地增加的影响,区域内生态廊道数量由2000年69条增长至2020年90条,景观连通性增强.其中,西部生态廊道数量多且以短距离为主,而东西部生态廊道长度长、阻力大.研究期间,生态夹点面积整体呈增加趋势,由2000年的47.64km2增加至2010年的97.98km2,2020减少至83.77km2;障碍点面积呈减少趋势,由2000年的451.78km2减少2020年395.95km2,这类区域应作为生态保护和修复的重点区域.本研究可为区域生态修复和景观规划提供参考.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