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高强度的农业生产导致农田土壤变瘦、变薄、变酸、变干,引起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对农业可持续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切实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发展生态保育型农业是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紧迫任务。文章论述了生态保育型农业产生的背景,综述了农田生态保育的研究进展,明确了生态保育型农业的内涵及实施的技术途径,并提出了当前生态保育型农业亟需研究的关键科学问题。文章认为,生态保育型农业就是通过实施一系列措施,促进资源增进、环境改善、生产力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产制度与技术体系;以维护农田生态平衡为根本特征,重点关注环境资源要素之间的平衡、适度投入与合理利用、生产能力与资源高效利用及生态平衡与生态改善等4个方面的关系。实施生态保育型农业的途径包括水分保育、养分保育、固沙保育、适度投入、综合保育等,具体技术体系包括:合理选择作物及品种,合理布局;实施轮作、休耕、免耕、少耕等耕作措施,蓄水保墒,保土保肥;科学施肥,增加地表覆盖等等。农业生产与生态系统的互馈机制、农业生产能力与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协同提升、生态保育机制及其区域化途径等是当前生态保育型农业亟需研究的关键科学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