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日本女作家林京子文学的重要一环,是她以幼年的上海弄堂生活经验为原型,采用私小说手法创作出来的上海系列作品。她对上海的"乡愁",让她在战后分别于1981年、1996年两度前往上海。不过,第二次上海之行正值中日关系陷入低谷,这让林京子遭受到巨大的挫折,《假面》一作正可窥见她在旅程中被战争责任拷问的经过,这不仅让她彻底与"故乡"上海诀别,更让她的上海书写锐减。九年后,林京子终又发表了上海系列短篇小说《啦啦啦,啦啦啦,》,但此时她已不再自称"弄堂之子",而是改称"弄堂的东洋人之子"。检视林京子这段从"弄堂之子"变成"弄堂的东洋人之子"的转变过程,正可看出她在战后中日关系的复杂演变中,对国民的战争责任所进行的反思。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