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可持续与弱可持续生态工程:理论框架及初步应用

作者:付文凤; 姜海; 雷昊; 赵海燕; 吴昊
来源: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8, 32(10): 10-16.
DOI:10.13448/j.cnki.jalre.2018.300

摘要

生态工程是提升国家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举措,其自身的可持续性也值得关注。受公共物品属性和交易费用影响,可持续的生态工程应满足综合效益大于总成本、利益相关者支付意愿之和大于总成本、利益相关者对成本分摊形成一致性认同等三个准则,据此可以区分强可持续生态工程和弱可持续生态工程。中央和地方政府责任分工合理、农民利益补偿机制完善使生态退耕工程表现为强可持续性;成本分摊现状与不同主体支付意愿及承受能力的偏差使(太湖流域)农村水环境治理工程表现为弱可持续性。因此,应重视公民生态环境需求向政府行动的转化,鼓励利益相关者转变为生态建设参与者,在不同利益相关者尤其是中央、地方(各级)政府之间合理分配责任,才能稳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