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选取东北黑土区定位试验连作的玉米农田为研究对象,分别于2014年7月、2014年10月和2015年5月采集无秸秆还田处理(CK)、秸秆还田处理4年(SR4)、秸秆还田处理10年(SR10)农田内的跳虫。采用改良的干漏斗法分离跳虫后进行统计、鉴定,分析、比较跳虫群落结构,探究秸秆还田措施及不同秸秆还田年限对东北黑土区农田土壤跳虫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在3个处理农田一共采集到跳虫6 935只;其中无秸秆还田处理农田的跳虫隶属于17属,分布密度为9 256只/m2;秸秆还田4年处理农田的跳虫隶属于20属,分布密度为10 807只/m2;秸秆还田10年处理农田的跳虫隶属于20属,分布密度为16 673只/m2,隶属20属。不同季节(F=36.561,p<0.001)、秸秆还田年限(F=60.85,p<0.001)以及交互作用(F=3.94,p=0.018)显著影响了跳虫的分布密度;不同季节(F=10.178,p=0.001)和秸秆还田年限(F=15.344,p<0.001)显著影响了跳虫的类群数。利用指示物种分析,得到不同秸秆还田处理农田(CK、SR4、SR10)的指示物种10种。土壤跳虫多样性和群落结构受秸秆还田措施及不同秸秆还田年限影响显著。本研究为阐明土壤跳虫的生态指示功能提供了依据,且表明秸秆还田措施为农田土壤跳虫提供了良好的生境,具有显著的生态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