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基于细胞运动性探讨天然小分子化合物山奈酚对胃癌转移的药物效应及作用机制。方法首先,通过KM plotter数据库、TCGA等数据库检索分析TRPC5与胃癌发生发展的相关性。并通过IHC、Western印迹法、实时PCR、免疫荧光等验证临床胃癌患者及胃癌细胞中的TRPV4表达水平。随后,通过CRISPR/Cas9构建TRPC5敲除的胃癌细胞,体内外实验验证TRPC5对于胃癌转移的影响。进一步通过化合物结构相似性、CETSA、DARTS、钙成像等实验证明山奈酚能够和TRPC5相结合并能够发挥抑制通道开放的功能。最后,通过免疫荧光、Western印迹法、免疫组化等实验探究山奈酚、TRPC5抑制剂对胃癌细胞运动性相关信号轴的影响。结果通过数据库分析及实验验证表明,胃癌中TRPC5高表达,且其表达水平与之介导的钙内流呈正相关。抑制TRPC5的表达与功能后,胃癌细胞的转移能力显著减弱。化合物结构相似性结果显示山奈酚的结构和TRPC5阳性抑制剂结构相似,且CETSA、DARTS实验表明山奈酚能够与TRPC5直接结合,且体内外结果均表明山奈酚可以抑制胃癌转移。在TIRP数据库探索中发现,TRPC5与细胞运动性及丝状伪足的形成密切相关,而抑制TRPC5的表达与功能均可显著抑制胃癌细胞丝状伪足的形成。进一步的机制探讨发现,TRPC5可以通过p-MLC/ATP/p-cortactin信号轴调控丝状伪足的形成,从而影响胃癌细胞的运动性及其转移进程。结论该研究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临床样本及体内外多项实验,从多个角度确证了TRPC5的表达与胃癌发生发展呈负相关。进一步进行机制探讨,发现TRPC5能够通过p-MLC/ATP/p-cortactin信号轴调控胃癌丝状伪足的形成,揭示丝状伪足在促进胃癌转移中的具体作用机制。发掘存在于多种传统抗肿瘤中药中的有效成分山奈酚,并验证其抗胃癌转移的效应及机制,为临床抗胃癌转移药物的开发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