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医肿瘤病名文献自动化框架获取及可视化分析

作者:康砚澜; 肖睿珩; 张时; 姜怡; 沈丽萍; 尹菊花; 辛晓丽; 张朋; 秦若琰; 刘苓霜*
来源: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21, 27(10): 152-160.
DOI:10.13422/j.cnki.syfjx.20210618

摘要

目的:以自动化框架获取古代中医肿瘤病名文献并可视化分析,系统梳理探寻古代中医肿瘤学发展概况。方法:基于国医典藏古籍数据库平台,检索古代中医肿瘤相关病名,使用Python 3.8语言下的自动化框架工具Selenium WebDriver,以Lxml的etree库来解析数据,自动统计相关古籍的"分类""作者""成书年""内容提要"信息。核对整理数据后,用Tableau2019.2软件数据可视化分析,并结合人工方式查阅数据库中与古代中医肿瘤学相关文献,以朝代为索引,以症状、病因、病机及预后等为着眼点,探寻中医肿瘤学发展历程。结果:共自动纳入242本古籍1 128条774 349字节文本数据,发现先秦时期中医古籍肿瘤病名文献分类及年代分布单一,出现肿瘤疾病朴素的病机观点;从汉至唐时期相关文献记录数量及病名种类逐渐丰富,进一步丰富了肿瘤病性、体征、分类方法、鉴别诊断等认知;宋明时期古籍分类中方书与外科占比逐渐增多,腹腔脏器肿瘤病名记载量为历代之最;清代至民国相关文献涉及肿瘤病名及分类最完善,中医肿瘤辨证论治体系形成。结论:中医肿瘤学发端于先秦,完善于汉唐,成熟于宋明,大成于清代至民国;综合自动化框架与解析工具进行数据可视化的方法,有助于分析古代中医文献细分特点,便捷高效,守正创新,以期为当代中医研究提供经典借鉴。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