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潜在类别分析的男性心肌梗死患者不同危险因素模式与随访结局的关系

作者:陈思; 车前子; 郑启文; 张岩; 贾佳; 武轶群; 霍勇; 陈大方*
来源: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2020, 28(03): 171-181.
DOI:10.16386/j.cjpccd.issn.1004-6194.2020.03.003

摘要

目的综合探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多个危险因素与随访结局的关系,为STEMI患者的健康管理提供决策依据。方法中国急性心肌梗死救治项目2期(CSCAP-2)是2015年立项开展的国家医疗质量改善项目,于2015—2018年共调查了全国23个省市236家医院的20 800名STEMI患者。利用CSCAP-2资料,首先通过潜在类别分析,根据7项危险因素的暴露情况对15 677名男性STEMI患者进行分类,判断其危险因素模式。其次,通过Cox比例风险模型,探讨不同危险因素模式与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MACCE)及全因死亡的关系。本研究采用R 3.4.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根据各危险因素的暴露情况,研究对象可分为中青年少病、中年超重、中老年正常体重以及老年多病4种危险因素模式,分别占32.6%、31.6%、19.9%和15.9%,各危险因素在不同模式间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对象在4种模式中的MACCE发生率,从高到低分别为老年多病模式(15.9%)、中老年正常体重模式(11.1%)、中年超重模式(9.3%)和中青年少病模式(6.3%);全因死亡率,从高到低分别为老年多病模式(9.2%)、中老年正常体重模式(4.9%)、中年超重模式(2.9%)和中青年少病模式(1.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中青年少病模式的患者比,MACCE的发生风险在中年超重模式(HR=1.5,95%CI:1.3~1.7)、中老年正常体重模式(HR=1.8,95%CI:1.6~2.1)以及老年多病模式(HR=2.7,95%CI:2.3~3.1)的患者中均显著升高。与中青年少病模式的患者比,死亡风险在中年超重模式(HR=1.7,95%CI:1.3~2.2)、中老年正常体重模式(HR=3.0,95%CI:2.3~3.9)以及老年多病模式(HR=5.7,95%CI:4.4~7.3)的患者中也显著升高。结论男性STEMI患者可分中青年少病、中年超重、中老年正常体重、老年多病4种危险因素模式。不同危险因素模式患者其MACCE及死亡的发生风险不同,可为STEMI患者的精准健康管理提供依据。

  • 单位
    公共卫生学院; 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