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背景与目的:林奇综合征(Lynch syndrome,LS)相关的子宫内膜癌有着独特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治疗手段。对新发子宫内膜癌患者采用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IHC)染色的方法检测错配修复(mismatch repair,MMR)蛋白表达情况,可以有效地筛查LS相关的癌症患者。本研究探讨MMR蛋白(MLH1、MSH2、MSH6及PMS2)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中国医科大学盛京医院2018年1月—2020年8月共515例子宫内膜样腺癌连续性病例为研究对象,年龄范围为28~81(57.73±8.41)岁。采用IHC染色的方法检测癌组织中MLH1、MSH2、MSH6和PMS2蛋白表达情况,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方法对MLH1蛋白表达缺失的标本进行基因的甲基化检测,并且分析MMR蛋白表达缺失情况与子宫内膜样腺癌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只要有一种MMR蛋白表达缺失即判定为MMR蛋白错配修复缺陷(deficient mismatch repair,dMMR),蛋白全部阳性则判定为MMR表达完整(proficient mismatch repair,pMMR)。结果:515例子宫内膜样腺癌中有138例(26.8%)发生MMR蛋白表达缺失,MLH1、PMS2、MSH2及MSH6蛋白表达缺失率分别是16.3%(84/515)、19.0%(98/515)、5.4%(28/515)、8.0%(41/515)。MMR蛋白的缺失以MLH1和PMS2联合表达缺失(60.9%,84/138)为主;其次为MSH2和MSH6联合表达缺失(18.8%,26/138);MSH2、MSH6和PMS2联合表达缺失有2例(1.4%,2/138);PMS2、MSH2和MSH6蛋白单独表达缺失比例分别为8.0%(11/138)、1.4%(2/138)、10.1%(14/138)。对27例MLH1蛋白表达缺失标本进行甲基化检测,结果显示,阳性率为85.2%(23/27)。515例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的MMR蛋白表达缺失与患者发病年龄、国际妇产科联合会(The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FIGO)分期、组织学分化程度、浸润深度、脉管转移、神经侵犯、淋巴结转移、p53异常表达、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umor infiltrating lymphocyte,TIL)及肿瘤伴瘤周淋巴细胞有相关性,而与是否累及子宫下段无关。与pMMR的患者相比,dMMR的患者发病年龄更小,FIGO临床分期多为Ⅲ~Ⅳ期,组织学分化程度多为低分化,肿瘤多无肌层浸润,肿瘤多出现脉管神经侵犯及淋巴结转移,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增多,且肿瘤伴瘤周淋巴细胞更显著,MSH6蛋白缺失患者多无p53异常表达。结论:dMMR的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具有独特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MMR蛋白表达情况,并对MLH1表达缺失的标本进行基因甲基化检测,能初步筛查LS患者,对肿瘤患者免疫治疗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 单位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