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处于稳定扬子地块西北边缘的四川盆地,其西北和西南边界为强烈地震活动带,东北和东南部边界为变形强烈的褶皱带,但盆地内部具有很小的应变速度,历史上地震活动本来不高,但在过去几十年以来,发生了一系列中强地震.尤其2015年以来,地震活动出现前所未有的持续增长趋势,且震级越来越大.最近,继2018年12月18日兴文5.7级地震后,主震震级达6.0级的震群活动(长宁双河震群)袭击了长宁双河镇及周边地区.初步研究表明,兴文地震可能是迄今为止页岩气水力压裂诱发的最大地震.而长宁双河6级地震有可能与附近深井采盐注水有关.实际上,除近年方兴未艾的页岩气开发以外,过去40年,在四川盆地西南部天然气田和井盐矿区存在持续的以废水回注和井盐开采为目的的注水活动,并诱发了不同规模的地震活动.各个注水现场具有不同的构造环境和注水规模,为研究与注水诱发地震相关的科学问题提供了很好条件.在这里,文章对四川盆地内部尤其南部地区的历史地震及最近几十年来观测到的主要地震活动进行总结分析.首先,对1600年以来的5级以上地震进行了归纳,得到背景地震活动频度及最近几十年的异常增加的地震活动趋势与工业注水活动的可能关联.其次,针对1970年以来主要地震或地震序列,在综述以往研究结果的基础上,结合最新数据,综合分析了盆地内部天然成因和与注水有关的地震活动的特征和破坏性诱发地震的发生条件,并提出一个基于地质力学分析的诱发地震风险评估管控宏观框架.为开发规避或减轻诱发地震风险相关技术并最终使相关产业能够更加安全和有效的开展,提出一些有关的断层活化和诱发地震研究的一些急需解决的科学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