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利用三维斑点追踪技术(3D-STE)探究健康男性青年在递增负荷运动过程中左心室心肌运动和形变的特点和规律,初步评价在心脏几何形变和心肌力学状态发生变化时的心肌收缩功能储备。方法:研究对象为15名健康男性青年,年龄26.1±6.3岁,身高174.4±4.8 cm,体重72.0±8.2kg。受试者以平卧位姿势蹬踏功率自行车,强度为50 W起步,每3 min递增25 W,最高达到125 W,蹬车频率始终保持在60转/分钟。在静息状态和每级负荷1 min后以及运动后3 min分别采集心脏常规超声指标、三维斑点追踪技术指标,全程监测心率和血压。获取的指标包括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等心脏基础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输出量(SV)、心输出量(CO)等心脏常规超声功能指标;左心室心肌整体纵向应变(GLS)、整体圆周应变(GCS)、整体面积应变(GAS)、整体旋转角度峰值(Rotation)、整体扭力(Tortion)和左心室心肌16节段纵向应变等3D-STE相关指标。结果:在递增负荷运动过程中,HR、SBP、DBP、LVEF、SV、CO等指标随负荷强度的增强而增加,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GLS、GCS、GAS绝对值在运动过程中出现显著性变化(P<0.01),表现为在运动开始后增加,GLS、GAS在运动负荷为75 W时达到最高,GCS在运动负荷为100 W时达到最高,然后均出现降低趋势,但始终高于静息状态;运动后3 min基本恢复。Rotation、Tortion在运动过程中有增加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心室心肌节段中心尖部纵向应变值最大、中间段次之、基底部最小。其中心尖部前侧壁、下壁,中间段下壁、后间隔的纵向应变绝对值变化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维斑点追踪技术可以初步评价运动负荷状态下心肌储备功能,在递增负荷运动过程中,运动负荷状态下心脏泵血功能增强,左心室心肌形变幅度随着运动负荷的递增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始终高于静息状态,主要以心尖部和中间段收缩增强为主。
-
单位北京体育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