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中国早期儒家同亚里士多德的思想看似有诸多相似之处,但实际上二者之间却存在着根本性的差别。中国早期儒家十分明确人类仁爱的最终归宿——止于至善,因而他们所探讨的重点在于通向目标的现实途径,即,他们将爱建立在人本性自然表达的天然情感上,以此而行,达到最终的目标。亚里士多德的"友爱"同样建立在一种自然情感之上,他所追求的目标,也许更适合用墨家的"兼爱"来类比。但是他的论述并不明确,最终其实现的途径也就存在着严重的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