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十八世纪后半期的两部重要英国小说——《感伤之旅》和《伊芙琳娜》描述了不同的法国形象。《感伤之旅》所展现出的是具有复合形象的法国,法国女性的随意调情、法国乞丐的阿谀奉承等表现出其道德之风不正,不过作者对此持相对宽容的态度。在《伊芙琳娜》中,法国形象却变成了单一的负面形象,作为法国代表的巴黎被描述成一个浮华的骄奢淫逸之地,受到了英国人强烈的讽刺与批评。在相隔十年出版的这两部作品中,法国形象出现了很大的差别,英国人对待异国文化的态度从宽容到完全的批判甚至憎恶。综合历史文化等因素的考查,这种差别背后反映出的是英国不断加深的民族主义。

全文